首页 > 公司信息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转型先锋创新榜样——记龙元建设集团总裁、龙元明城董事长赖朝晖

日期:2017-03-28


龙元建设集团总裁、龙元明城董事长赖朝晖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宋杰)3月27日,由国家发改委举办的推广PPP模式业务专家培训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顺义培训中心举办,培训为期2天,发改委领导以及全国各地各领域的130名PPP专家受邀参加了本次培训。龙元建设集团颜立群、苗纪江、李雄坤、章贵栋等4位作为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参加了此次培训会议。龙元建设集团有国家发改委PPP入库专家4位,财政部PPP入库专家4位,成为目前在库PPP专家最多的社会资本之一。

2016年12月3日,北京,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为“2016中国创新榜样”获得者颁奖,龙元集团总裁、龙元明城董事长赖朝晖成为16位“创新榜样”之一。大会给赖朝晖的颁奖词:他是民营企业A股上市公司中最早转型PPP的先行者,他带领的企业正在成为中国领先的PPP全生命周期投资运营服务平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象山走出的民营建筑企业——龙元集团,从最初的业务额二十几万到今天的近四百亿元,连续17年名列上海市进沪施工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跻身中国500强。根据公司2016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经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16 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6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PPP政策的强势推出和各方面的热情响应,龙元人闻风而动,抢抓先机。截至日前,龙元集团中标PPP项目28个,累计投资额近360亿元,中标项目数和投资额居行业前列。


“我不是创业者,我是继承者”

作为子承父业的家族企业,赖朝晖表示自己无法超越父亲赖振元(龙元集团董事长)在建筑施工领域的成就。2006年赖振元当选中国建筑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担任此职务的第一人。不过,赖朝晖一直不认为自己是“创二代”,他认为二代就是二代,“创”就应该是一代。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很早就不缺钱,但作为“富二代”的他,从来没认为这是轻而易举可得到的,“因为我见识过老一辈创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艰辛,在为数不多的成功者中,创业者必须要有超人的智慧、超人的胆略、超人的勤奋,也必须要有那么一些运气。”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如何打破陈式,一代代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在接受上一代优势资源和既有平台的同时,责任也像接力棒一样传递到这一代手上,他们承担了上一代的重托和下一代的希望。一个企业的传承或者一个家族的传承,每一代都必须有人站出来担起这个责任。而这个人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就是:担当的信念、独到的见解,以及支撑自己全力以赴做好事情的精神和热情。

现在,许多第二代不愿意做第一代创业者所做的事,赖朝晖觉得人各有志,但从他个人来讲,觉得传承更加重要。赖朝晖觉得去承担传承的责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勉强,更不需要谁来灌输,自觉地为之奋斗、付出,这就是传承。就像赖朝晖所说的那样,“我不是创业者,我是继承者,我必须接下来,更要传承下去。”


历时4年终于A股上市

龙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2004年进入资本市场。

龙元的上市,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前前后后整个过程历时近四年。2000年开始进入一年的辅导期,就是给企业稍微规范一下,跟现在有些企业上新三板差不多,规范一下企业制度,比如说会计制度、内部流程、内控的一些办法等等,会计师事务所也要找有证券资格的。那时券商还有一个通道制,一个证券公司根据它的规模大小,在证监会报的公司有名额的。比如海通有八个通道,可以同时有八家企业放在证监会里面审核。因此要把材料报到证监会,首先要在海通厮杀一番。

IPO的过程对于非金融、财务专业的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资本市场教学。赖朝晖坦白地说,“一开始出席会议时,我根本听不懂那些投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所讲的那些专业术语。但勤能补拙,那时候我的参与程度很深,整个上市的讨论决策过程都没有错过,没有缺席过一场会议,不懂就学,不懂就问,没什么难为情的。”

企业上市后,赖朝晖尝到的第一个甜头,就是信用授信。那时候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还很少的,很多人包括赖朝晖自己当时都没听说过可以用信用借钱。“当时有人主动说可以给我批两个亿,基准利率下浮。我说不用两个亿,一个亿就够了,也不用下浮,基准利率就可以了。其实我不需要那么多钱,但我一定要贷这一笔, 因为这对龙元来讲,是太重要的一步了,这意味着我们龙元的信用不一样了!这一单之后,龙元所有的贷款基本上都是信用贷,不用再因为没有抵押物而跟其他企业互保贷款,免除了贷款互保的巨大风险。事实证明,一些大型建筑企业之所以败落甚至破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栽在互保上,我们上市公司荣幸地避免了这个风险。”赖朝晖自豪地说。


主导试水BT,转型之路初探

2010年开始,赖朝晖已经在考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而转型升级的核心就是盈利模式的改变,是身份、角色的根本转变。这些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50%左右的城市化率水平,对比发达国家60%~70%的城市化率水平,差距明显。中国因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的市场空间巨大。为了应对这样的需求增长,政府成立了一些平台公司专门从事这方面的投资,这给了赖朝晖很大的启发。如何积极主动地改变身份,从一个侧重传统房建项目的建筑公司,转变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人,是近年来赖朝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赖朝晖的主导下,龙元从2010年开始,尝试运作BT等项目的投资,实施了杭州湾新区一、二、三期市政道路、绍兴镜湖区保障房等BT项目,积累了有别于传统总承包施工的建设投资经验。相对于国企、央企,民营建筑企业天生存在资本金规模弱小的劣势,遇到大体量项目往往无法满足大量的资本金投入。为此,赖朝晖充分利用自身熟悉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优势,积极尝试用发基金的方式募集资本金,龙元的第一单BT——杭州湾新区市政道路项目成功实践。但到2012年,国家规范整顿地方政府融资行为,BT模式被叫停,龙元的转型初探之路也随之止步。


跨入PPP蓝海 为龙元转型备战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赖朝晖天生的商业敏感度和对于政策形势的感知度,促使他推动2014年5月的股东大会,做出了成立专门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全面进军PPP市场的决议。

方向确定了,人手从哪里来?除了公司内部投资、证券部门的为数不多的几位,如时任副总裁的朱占军、董秘张丽、投资部孟旭明,都是赖朝晖的高参,赖朝晖更把目光投向了上海滩乃至全国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人才。

2014年6月,经朋友余群智介绍,赖朝晖与时任浦东建设副总经理、董秘的颜立群认识了,一下子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据颜立群自己回忆说,“我和赖总对事业和前途的看法出奇地一致,我们的三观相同。生命在于挑战,我愿意和赖总一起合作做一份事业。”“虹桥三谈”后,颜立群就带着一个四人的小团队,接受了赖朝晖的面试,同样是在虹桥万豪酒店,谈了整整四个小时。很快,2014年8月12日,颜立群正式入职,之后接受面试的其余三人陆续入职——投资经验丰富的管理学博士苗纪江,办事稳妥的法务专家宋成馨,还有年轻有为的章贵栋。不久后,在五角场一栋租用的小楼里面正式办公,开始了龙元明城的筹建与PPP市场开拓工作。之后,赖朝晖又从集团抽调了有财务背景的乔亮和缪宏阳等,龙元明城的小团队就算建立起来了。

2014年12月2日财政部PPP中心刚刚成立,12月8日龙元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龙元明城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赖朝晖出任董事长,全面布局PPP业务。

此时,恰逢杭州城投集团打算推出子公司杭州城投建设搞“混改”,在与杭州城投集团多次沟通后,年底就达成了控股的意向。2015年9月,龙元集团通过杭州产权交易所收购杭州城投建设60%的股权。杭州城投建设团队,长期从事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投资建设管理能力,具备工程建设“甲方”思维,可以帮助公司更深入理解政府需求。正如赖朝晖所预料的,此次收购弥补了公司作为施工企业“乙方”思维的短板,大幅提升了PPP项目投资建设管理能力,增强了PPP管理团队实力,具备良好的协同性,为后续加速承接PPP项目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目前,龙元明城全部成员60多人,杭州城投建设有130多人,两个团队200多人专业从事PPP业务。围绕集团这个主体,赖朝晖的PPP团队完成了“一体两翼”的完美布局。


专注所以专业,助力龙元腾飞

龙元明城在拓展PPP业务初期,就十分注重平台化定位,明确了打造中国领先的PPP全生命周期投资运营服务平台的定位。公司提出1+1+1+1>4的理念,就是要通过专业的PPP平台,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总承包商、运营商各方的需求和资源聚集到这个平台上来,实现化学反应和“滚雪球”效应。

2015年是PPP的元年,2016年是PPP的签约年,也是竞争态势复杂和激烈的一年,许多央企大型国企和其它社会资本不断涌入,不惜代价地抢占PPP市场份额。面对挑战,龙元人并没有抱怨和退缩,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迎难而上——服务更高效、方案更贴心、操作更规范。就像赖朝晖总裁说的一样,PPP是一场婚姻,从相识、相恋到走进婚姻的殿堂,过程可能是曲折的。作为民营企业,面对众多央企、大型国企等竞争对手,唯有直面挑战,不埋怨、不放弃,致力于做“贴心、友好型投资人”,发挥自身效率高、机制灵活、更贴近市场的优势,以更专业、更高效周到的服务,积极响应各地政府要求,赢得市场机会,实现政府、社会资本、民众共赢的局面。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