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信息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龙元建设:争当改革先行者,引领行业新发展

日期:2018-08-24

无论是上世纪初出茅庐的半岛泥瓦匠,还是质量为本、抢滩上海的象山建筑人,抑或在新一轮市场扩容下,建筑行业转型提升的龙头企业……改革春风吹拂下,龙元建设永远不乏创新和发展


      龙元建设,这家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民营建筑企业,凭借着一腔孤勇,从象山走向上海,再从上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2017年,集团承接业务近500亿元,位列全国建筑承包商80强。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1983年底走出象山的龙元不断成长发展。


      风雨34年,在企业创始人赖振元与“创二代”赖朝晖眼里,正是时代助推了龙元的腾飞四海。


      进军PPP,一体两翼完善产业链,未来的龙元,将华丽转身为“城市投资建设运营综合服务商”和“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象山港大桥(图片来自网络)


走出去,半岛春潮涌动黄浦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东海之滨。


      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半岛的人们在照料好自己的自留地之余,有了闲暇时间和富余劳动力。 濒临东海的象山半岛,人们多以渔业和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因不富裕,就通过建筑施工来辅助生计,民间工程施工能力较强,几乎每个社队都有自己的施工队伍,借助改革开放东风逐步走出象山去杭州、宁波等地承揽施工业务。


      为顺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大力发展象山地方经济,扶持乡镇企业,经象山县社队企业管理局报告,1980年7月14日,县革命委员会以〔象革(1980)141号〕文,批复同意建立“象山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简称“象山二建”。



      1983年底,赖振元率队闯荡上海,龙元建设走出去的34年风雨历程也由此开启。


      1983年的冬天,上海显得尤为冷。


      “象山二建”承接下了上海宝钢一项打桩建造引水工程防渗墙的项目。这项工程是在长江吴淞口的江水中,需要打下2.7万根9米长、40厘米粗的桩基,围成一条5.7公里长的铜墙铁壁,是一项当时国内绝无仅有的国家重点工程。


      艰巨的施工,紧张的周期,施工队不敢有丝毫怠慢。“我们顶着寒风,站在齐腰深的江水中打桩。潮起就爬上岸去,潮退,再下到水里继续打桩。”赖振元这样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


      宝钢防渗墙提前7个月竣工,质量优良,并且为宝钢节省投资90余万元,工程还被评为国家质量金质奖。更成为赖振元打进上海这个全国最大建筑市场的“敲门砖”。

      

      只是,当年的赖振元和他的建筑队,一无路子、二无知名度、三无实力,“在上海连挂个企业牌子的地方都难找,别说固定住所,大家住过猪圈、牛棚、浴室间,甚至住过废弃的火葬场。”


      现实的残酷并没有击倒赖振元。 一次又一次到处揽接工程,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1984年,我们终于接下了上海革新电机厂的一个19万元的工程,建筑面积是2700平方米。应该说,那是龙元建设的第一个起步项目。”赖振元说,此后,他竞标揽接了一个又一个工程,逐渐通过实力与质量积累了相当的信誉。


▲上海世博会世博轴阳光谷全景


▲上海世博轴阳光谷


      借助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春风,上海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浦东开发、浦西改造”,龙元人凭借质量品牌信誉,抓住机遇,迅猛发展:1993年产值从上年的8000万元猛增到2.6亿元,1994年达到5.18亿元,1995年成为浙江省首家产值突破十亿的建筑企业。


      1995年企业改制,1998年更名为“龙元”,之后龙元集团犹如再度注入一剂动力,逐渐拥有了房屋建筑特级资质和市政、安装、装饰、基础、园林古建筑5个一级资质;业务的触手拓展到全国二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还涵盖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在赖振元的带领下,这家来自象山港畔的民营建筑企业,经过34年的拼搏,从最初的承接业务十几万元到今天的近500亿元,从文明工地、观摩工程到白玉兰奖、鲁班奖,连续17年名列上海市进沪施工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发展成为全国承包商8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黄浦江畔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上海一景(图片来自网络)


三级跳,质量兴业龙腾四海

      在上海这个绝对成熟却也门槛高企的城市,闯荡至此站稳脚跟,必得有安身立命的本钱。


      纵观进沪的这34年,龙元建设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级跳跃是在1985年,给赖振元深刻感悟的是他所承接的第二个项目。


      那年的早春二月,乍暖还寒。龙元承建的上海市第二教育学院理化楼工程,5层框架刚刚结顶,上海市工程质量检查团跟着就到了。


      检查临近结束,忽然有人指着一根框架柱头上露出的一小块红斑提出了质疑。赖振元一句辩解的话都没说,拿起榔头,当场敲开柱子,发现那红斑是在浇铸水泥时不小心拌进去的一小块碎红砖,柱子里的钢筋一根不少。可是那人说:“你们是为上海高等学府造大楼,不是在象山乡下盖农舍。”


      该工程以88万元的最低价中标,当时建筑材料价格猛涨,亏损已成定局。赖振元这种不惜成本、死保工程质量的精神和诚实的工作作风,为企业赢得了信誉、赢得了市场。


      也是通过这次“红砖”事件,赖振元在严抓质量的过程中总结出两句话:公房当成宾馆做,普通装饰高级做。至此,“质量兴业”的理念在龙元人心中扎下了根。凭着过硬的质量,龙元建设迎来了第一次大发展。




      到1990年,赖振元带领的团队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了进沪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第一名和上海市建筑最高奖“白玉兰杯”奖。


      其在1990年一年的竣工面积就达到11.8万平方米,合格率100%,优良率占54.7%。 但质量上去的同时,赖振元发现,效益却并没有上去,甚至出现亏本的现象。


      “根结还在制度上,原来实行的是三级管理,即公司-工程队-工地,利益是共享的,可是风险却只是由公司来承担。这个制度有缺陷。”赖振元介绍,于是,他着手改革,学习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推行了项目承包责任制并不断完善。


      1989年,赖振元以上海石英砂厂项目作为试点,尝试实行“责权利”全部下放的“项目承包经营责任制”。取得成功后,于1991年正式全面推行“项目承包经营责任制”。


      这种新的经营模式,使得“质量好、效益不好”的局面顿时得到改观,各种承接的项目亦接踵而至。


      改革创新使龙元建设逐渐成为了在沪建筑行业里的龙头老大。这一改革,轰动全国,还引起了国家建设部的关注。


      时任常务副部长的干志坚,副部长郑一军带队前来调研考察,总结“项目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成功经验,并于1995年正式发文《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办法》,向全国建筑企业推广“项目经理责任制”。




      第三次跳跃便是从产业领域向资本领域的进军。


      2004年5月24日,龙元建设终于登陆上交所。“上市给了我们企业更大的发展平台,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希冀。”赖振元的儿子、龙元建设总裁赖朝晖表示。


      也正是这一年,龙元建设获得特级资质,在全国进沪施工企业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中标“第一高楼”浦东环球金融贸易中心。


      而企业上市后,龙元建设集团积极参与资本市场运作,通过收购等投资行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切入建筑产业链的上下游。



进军PPP:探索转型再出发

      34年风风雨雨,一基一石,龙元人倍感珍惜。


      对于企业决策者、经营者的赖振元和赖朝晖而言,他们从未在发展进程中停止过大胆的转型。“企业经营,首要是稳,另外还得与时俱进,抓住发展机遇很重要。”


      2006年赖振元当选中国建筑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担任此职务的第一人。


      作为子承父业的家族企业,赖朝晖谦虚地表示自己无法超越父亲赖振元在建筑施工领域的成就。

         赖朝晖从1996年10月开始任公司总经理,现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


      和父辈不同,赖朝晖对于资本市场和金融更具经验,早在2011年,公司就开始试水基础设施投资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业务,尝试向建筑综合服务商转型。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提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政府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的收益。” 这意味着,国家开始大力推动PPP模式。


      赖振元和赖朝晖嗅到了商机,立刻召开股东大会,做出了成立专门基础设施投资公司、进军PPP市场的决议。


      经过紧锣密鼓的布局,就在财政部PPP中心于2014年12月2日刚刚成立后不久,12月8日龙元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龙元明城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也宣告成立,赖朝晖出任董事长,并聚集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全面布局PPP业务,积极谋求集团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变,加快推进企业战略转型


      2015年9月,龙元集团通过杭州产权交易所收购杭州城投建设60%的股权。


      杭州城投建设团队的“甲方”思维,彻底弥补了龙元作为施工企业“乙方”思维的短板,可谓PPP转型过程中的天作之合。至此,也形成以龙元建设集团为主体、龙元明城和杭州城投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

▲晋江市国际会展中心PPP项目效果图


      2015年9月,公司中标全国首个会展类PPP项目——福建省晋江市国际会展中心,实现了PPP项目零的突破。


      从此之后,公司走上了PPP快速发展期,截止目前,集团累计中标PPP项目63个,累计总投资额740多亿元,名列全国民营企业前茅。


      尽管这中间也存在“坐上过山车”般的波澜起伏,但赖朝晖与团队一路所向披靡。


      目前明城公司和杭州城投建设员工超过350人,加上PPP区域市场总部、各PPP市场部等,龙元集团专业从事PPP的不下500人。这样的团队规模,在全国也不多见。 


      除此以外,公司精心构筑的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也日趋完善。截至去年年底,中标PPP项目的省份达15个,跟踪洽谈项目涉及80%以上省份。公司组建了8个市场团队、8个区域市场总部、17个区域市场部,初步形成了广泛覆盖的PPP市场网络。


美好愿景,打造城市投资建设运营综合服务商

      在进入PPP领域初期,龙元集团就明确了自身定位:打造中国领先的PPP全生命周期投资运营服务平台。


      通过1+1+1+1>4的资源整合,为政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对于集团未来的发展,赖朝晖表示,转型升级一直是企业的主旋律。


      根据《龙元建设战略规划(2018-2020年)》,未来三年,将从目前施工总承包和PPP两翼齐飞,逐步转到‘城市投资运营综合服务商’的定位上来,成为城市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具体来说,龙元建设将始终聚焦于城市投资、建设及运营服务业务,通过一体化发展、平台化运作,整合内外部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到2020年末,业务涵盖包括以PPP投资、建设、运营为主体的投资板块,以设计、总承包、钢结构、幕墙及建筑产业化为主体的建设板块,以运营、维护和城市管理业务为主体的运营板块,以及以私募基金等金融业务为主体的金融板块这四大板块。

▲沈阳龙之梦亚太中心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城市投资建设运营综合服务商”和“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意味着龙元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业务的拓展。


      不过,根据赖朝晖的观察,2016年开始,PPP项目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出现了一些伪PPP,但公司始终不忘初心、规范自律,坚持原则,做到“不入库的项目不做,采购流程不合规的项目不做,有融资硬伤的项目不做” ,为公司树立了规范专业的良好行业形象。


      面对近两年密集出台的PPP政策规范,赖朝晖表示,“碰壁了我们绕道走,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保持良好沟通,做好风险控制,降低项目融资风险。”“规范是国家的要求、市场的需要,更是我们民营企业生存的底线。”


▲泉州快速通道PPP项目效果图


      虽说当前的投资领域以PPP为主,但这绝不意味着龙元建设放弃其他领域的投资。


      赖朝晖表示,一方面,PPP是现阶段政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手段,且龙元早已抢占制高点,并已全面参与城市投资、建设、运营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对于和集团战略方向相吻合、对提升业务专业能力有帮助的产业上的投资机会,也需要挖掘。


      创新和发展是龙元建设稳步前行不变的主题。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龙元建设将积极调整自身业务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夯实基础管理,创新管理机制,适应新的变化与挑战。


      “完善自己的产业链,提升集团全领域、全周期的服务能力。但需要强调一点,无论做什么领域的投资尝试,都要牢牢把控风险,不能超出自身能力盲目冒进。”


      “未来,我们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赖朝晖说。


原文转载自中国象山港网站,记者郑丹凤报道